企業(yè)動態(tài)
在汽車的發(fā)展歷程中,轉向系統(tǒng)經歷了四個發(fā)展階段:
從初的機械式轉向系統(tǒng)(Manual Steering,簡稱MS)發(fā)展為液壓助力轉向系統(tǒng)(Hydraulic Power Steering,簡稱HPS),然后又出現(xiàn)了電控液壓助力轉向系統(tǒng)(Electro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,簡稱EHPS)和電動助力轉向系統(tǒng)(Electric Power Steering,簡稱EPS)。
裝配機械式轉向系統(tǒng)的汽車,在泊車和低速行駛時駕駛員的轉向操縱負擔過于沉重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美國GM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率先在轎車上采用了液壓助力轉向系統(tǒng)。但是,液壓助力轉向系統(tǒng)無法兼顧車輛低速時的轉向輕便性和高速時的轉向穩(wěn)定性,因此在1983年日本Koyo公司推出了具備車速感應功能的電控液壓助力轉向系統(tǒng)。這種新型的轉向系統(tǒng)可以隨著車速的升高提供逐漸減小的轉向助力,但是結構復雜、造價較高,而且無法克服液壓系統(tǒng)自身所具有的許多缺點,是一種介于液壓助力轉向和電動助力轉向之間的過渡產品。到了1988年,日本Suzuki公司首先在小型轎車Cervo上配備了Koyo公司研發(fā)的轉向柱助力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(tǒng);1990年,日本Honda公司也在運動型轎車NSX上采用了自主研發(fā)的齒條助力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(tǒng),從此揭開了電動助力轉向在汽車上應用的歷史。








